TherapyWithChu_logo

童年情感創傷系列1: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

在我的治療室裡,很常見到有「敘情障礙」的來談者。敘情障礙是指一個人無法說出自己的情緒,只能說出一些片段、畫面、某些細節或是某種印象。通常出現於童年遭遇心理創傷的人身上,因為這些人必須得透過情感解離的方式,才能抽離當下的痛苦之中。
童年情感創傷系列1: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

我在一個不談情緒的家庭裡長大,但最終,我成為一個和孩子談情緒也會和她道歉的媽媽。

如果你問我,承受過童年創傷的孩子該如何讓自己好起來,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?我會回答:成為自己一直以來渴求的父母親,好好的愛惜並疼愛自己

在我的治療室裡,很常見到有「敘情障礙」的來談者。敘情障礙是指一個人無法說出自己的情緒,只能說出一些片段、畫面、某些細節或是某種印象。通常出現於童年遭遇心理創傷的人身上,因為這些人必須得透過情感解離的方式,才能抽離當下的痛苦之中。

有些人可能會告訴我:

心理師,但是我童年的時候並沒有被虐待或是毒打啊!?

其實,長期的情感忽視也是一種情緒型的虐待,只是我們有一大群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,習以為常不把他當一回事,就這樣糊哩糊塗地長大了。

這些孩子長大後,有些人和原生家庭的父母一直維持著疏離的關係,有些人則是明知道和父母親關係不好,但卻不斷地想要和他們靠近。

「我的媽媽心理生病了,總是和我說她為我犧牲多少,說我是壞女兒,她生我養我結果我卻沒有好好聽她的話,說我不孝。」我的當事人痛苦的和我說。

很多人在情感匱乏的家庭下長大,花了一生在治癒不幸的童年。

你可能會問我:

那心理師,我們到底該如何與創傷共存、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呢?

關於這點,我相信人是可以超越原生家庭的限制,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大人,因為我本身就是親生經歷的實踐者。

在我的成長過程中,雖然並沒有從家庭中得到情感上的支持,但一路以來有過很多位重要的長輩出現,他們的出現讓我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與被疼愛的,也讓我有可以仰賴的依附對象。

而我療癒之路的另一個關鍵點在:與原生家庭拉開的台美距離

在離開原生家庭後,我去了美國唸研究所。幾年後,我和先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,開始有了自由空間去建立我們想要的生活,我也終於過上了我所嚮往的不被干涉的人生(當然,沒有後援的育兒生活就是我們得付出的代價)。

十幾年和家人分隔兩地生活,我理解到一件重要的事:那就是我才是掌握我未來的人,就算周圍的人沒有愛惜我,我愛惜我自己。所以,我不花時間去回想父母過去所做的事,或是希望他們和我道歉,因為人無法改變他人,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。也就是說,我們無法讓我們的父母和我們道歉(因為有些父母可能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錯),而我若是執著的希望他們能看見我、和我道歉,那無非只是讓我的生命浪費在不確定的事和無盡的自怨自艾裡。

成為自己內心渴求的那個父母親

在我的診療室裡,我時常和我的當事人說:請想像一下,如果你是你自己的爸媽,你會和小時後那個受傷的你說些什麼?這個練習其實至關重要,因為當你自己心理夠強壯,能夠想像自己是那個照顧和關愛自己的父母親時、能夠在你傷心難過時,拍拍自己的肩膀告訴自己:一切都會沒事的。你才能夠真的從童年創傷中重生。

很多華人子女一生在等待父母的道歉,而我覺得「放下」和「感謝」其實才是我們愛惜自己的表現。

當我理解到沒有好好的被愛過的父母親不懂怎麼愛人的時候,我選擇了放下怨恨,也放過了我自己。很多父母親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其實是知識不足夠,原因可能很多種,有些人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育兒知識、有些人是就依照自己童年被照顧的方式去照顧自己的孩子,也有些人是真的太過忙碌或是孩子多,所以無暇顧及孩子的個別需求和心理健康。我曾經聽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:父母他們的智慧沒有延伸到情感的世界我們的父母也是人,他們也有他們的不足,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缺點一樣。

父母通常會用他們認為好的方式去照顧自己的孩子,但卻未必是最適合孩子的方式。

最終,我理解了父母當年的不容易,還有為什麼無法成為我心中那個理想中溫暖的依附對象,我漸漸學會把焦點放在父母親為我的付出,感謝他們讓我吃飽喝暖,接受高等教育,養成很多良好的生活習慣,這些都是讓我終生受益的。

成為自己的父母親其實是一件非常有勇氣也不簡單的事,它背後可能代表多年的內在梳理和自我覺察,有些人可以靠讀對書、有些人是找對諮商師,有些人則是靠宗教。每個人的方式都不盡不同。我一直深信,就算你的童年充滿創傷,如果你願意,還是能夠拯救你自己。

如果你是一個忽視孩子情感、造成創傷的父母,也不需要過度內疚,因為你的童年可能也接受過相同的遭遇,或是你根本不知道這是個問題。不要因爲過去的錯誤而覺得沮喪,中國最知名的說書人樊登曾經說過:

種一棵樹最有效的時間是十年前,其次是今天

種樹就好比我們對孩子開始用有愛、有溫度、討論情感的方式去灌溉、滋養他,種樹也代表著我們開始用愛去澆灌、滋養自己。我們雖然十年前沒有這麼做,但是我們今天開始也絕對不遲。

 現在開始勝過從未開始。

希望透過本篇文章,能給有相似經驗的讀者一些慰藉與希望,你不孤單,而且我相信你能過上你想過的人生。

延伸閱讀:
《The Body Keeps the Score》(中文版《心靈的傷,身體會記住》
《Running on Empty : Overcome Your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》(中文版《童年情感忽視 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,卻又難以承受?(二版)》
Scroll to Top